一、什么是金融支持服务?
服务型制造中的金融支持服务,是将金融服务内化于服务型制造系统,并作为贯穿其运行的一种核心服务要素。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支持服务不再是单纯提供资金等基础服务,而是深入到制造系统内部,将金融服务模块与生产制造各环节相结合,通过金融服务优化整个流程,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提高运行效率。例如,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模式,便是基于金融服务深入嵌入制造过程而产生新服务模式。正是由于将金融服务作为一种内化的要素,金融服务对于企业制造能力的增强作用更为显著,而金融与制造业融合的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因此,可以将服务型制造中的金融支持服务模式理解为:一种以解决全流程或重点环节金融服务需求为目标,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于服务型制造系统内部,进而增强制造系统综合能力的服务模式。
二、金融支持服务如何发挥作用?
金融支持服务模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根据涉及的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贸易、流通等不同环节和对象,以及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偏好不同,其具体运营机制千差万别,甚至也因理念和文化不同而具有较强的差异性。通过总结各类金融支持服务模式,其模式运营效果的好坏,主要有赖于评价机制、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三个方面。
评价机制是金融支持服务开展的基础。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评价体系和方法,才能够确定是否可以开展金融支持服务、为谁服务、如何服务。总体而言,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服务评价机制主要要求做好可行性评价、企业素质评价、金融服务能力评价。
利益机制是金融支持服务模式的核心。只有明确各方利益结合点、提高整体绩效能力、合理分配相关利益,才能激发各主体的参与动力,保证该模式运行的活力。
风险机制是金融支持服务模式顺畅运行的保障。只有做好不同风险源的识别,设计风险预防措施,才能提前改进、减少损失。从金融支持服务可能发生的风险来看,可以包括经济周期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政策法律风险、企业主体风险等。从实际操作来看,最为主要的风险包括政策监管风险、生产经营风险、金融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
三、金融支持服务的发展现状如何?
当前,金融支持服务模式已经由少数发达国家拓展至全球主要国家。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概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为解决因采取全球业务外包而产生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并与金融机构合作提出解决方案,由此逐步衍生出一系列金融支持服务模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世界各国对企业的传统银行信贷服务开始有所趋紧,但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支持服务模式却逆势快速增长,并在更多国家中逐步兴起和迅速发展。根据Demica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供应链金融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到2013年全球主要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年增长率约超过30%,预计到2020年之前,其年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0%。
此外,金融支持服务模式逐步从初级起步阶段演进至高级发展阶段。与制造业升级变迁的进程一道,金融支持服务模式升级进程不断加快,已经由起步和初期阶段的简单服务,升级到服务模式更为多样、涉及领域更为广泛、参与主体极大扩充的更高阶段。从服务模式整体变迁来看,在与制造环节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其细分模式不断丰富,服务体系更加复杂。从服务领域来看,开展金融支持服务的行业更加多样,涉及的生产环节更加广泛。从参与主体来看,金融支持服务模式的参与主体类型增多,功能角色发生调整。
与金融市场发达的经济体相比,我国的金融行业相对封闭,金融业亲近制造业的服务倾向尚不明显,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动力不足。而且,由于相关监管制度尚不健全,我国发展金融支持服务还存在诸多风险,需要严加注意。特别需要防止炒概念、炒噱头的投机行为,避免因为发展金融支持服务而加大制造业和金融业双重风险。因此,《行动指南》提出要有序发展相关金融服务,既不全面推进,也不追求发展速度,要把控节奏,防范风险。
四、金融支持服务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面向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服务是一种基于更高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既离不开不断升级的制造业,也离不开加速创新的金融业,是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和耦合发展。
从制造业的自身发展来看,金融支持服务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产网络中的核心企业为了提高价值链治理能力,进而对金融服务产生了需求升级。在专业化分工下,一件产品的制造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核心企业凭借自身的控制力搭建了规模更为庞大的供应体系。为了保证上下游稳定供应和销售,核心企业要对价值链上的从属企业进行管理,包括资金周转和风险防控。由于核心企业的资金总量也相对有限,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提供方,缓解上下游的资金需求,这促使金融服务深入制造系统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最初的服务模式。
从金融业的发展来看,传统业务的竞争加剧,迫使其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针对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研究,是该模式可以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传统的信贷等金融产品服务日益同质化,导致金融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金融机构不得不开始向更多领域拓展。金融服务之所以可以和制造业深度结合,并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得益于其对制造业发展的四个方面作用。首先,金融服务可以带来大量资金,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可支持制造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次,金融服务可以调整资源的支持方向与结构,支持关键领域优先和集中发展,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推动生产网络的结构优化。再次,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而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率。最后,金融具有对风险的高度敏感性,可以有效分散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五、开展金融支持服务需要哪些条件?
金融支持服务的产生有其内在原因,而其发展还要面临政策、制造业、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积极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为金融支持服务运行规则的建立提供参考和监管保障。同时,政策部门的支持也有利于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广泛传播,增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了解。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而言,金融支持服务模式的政策引导,可以让更多参与主体意识到其可评价、可参与,有利于解决更多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
在制造业方面,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是发展金融支持服务的根本。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只有形成关系紧密的生产网络,金融支持服务才有足以开展和创新的空间和对象,才能结合具体生产经营环境提供相应服务。另一方面,金融的本质是获取利润,制造业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产生稳定的收益回报,才能吸引足够优质的金融服务资源。
在金融服务方面,领先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理念是该模式持续发展的推动因素。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理念的转变,一方面源于市场竞争压力,倒逼金融机构开拓业务领域,进而提高对市场客户的服务敏锐度;另一方面也源于领先机构的发展战略升级,主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在信息技术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是重要加速因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并不是开展金融支持服务的必要工具,但通过运用这些新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为高效地解决服务问题,加速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六、对企业发展金融支持服务有何建议?
一是要积极融入生产网络,扎实培育制造基础。金融支持服务是伴随制造业升级到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制造企业。制造业企业需依托制造基础、制度基础和生产供应网络,建以自己为主的生产网络,中小企业则要积极融入生产网络,享受金融支持服务的红利。
二是要强化产融对接渠道,重点做好模式设计。金融支持服务融合了制造和金融两大系统,需要建立畅通的产融对接渠道,交流制造业真实需求和金融服务可提供的服务类别。要重视做好金融支持服务方向、功能设置和机制设计三方面基础工作。制造企业要与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强化合作关系,剖析潜在问题和需求。金融服务机构应深入制造企业,理解企业需求,开发服务功能,避免服务功能设计脱节制造业实际问题。通过产融双方信息对接,运用组织、技术、金融等管理工具,以评价机制、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为基础,保障和促进金融支持服务顺利进行。
三是要注重经营风险防控,适度开展服务创新。制造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强化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落实企业内控执行跟踪和定期检查,严格防范企业内部风险,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加强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判,关注金融政策调整、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和管理思路,相应调整金融服务的内容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