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通常被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之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风险共担,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规划控制与协调,其目标是使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顾客利益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模式是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价值流构成的服务型制造网络。
供应链管理将企业为顾客、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各种业务活动集成在一起,从而形成一条价值增值链。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突破企业本身的边界,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了完整的制造-服务流程。在供应链协同的模式下,上下游的企业能够以更便捷、更直接的方式分享信息、交换资源和优化上下游的生产调度,消除了传统供应链单纯物流交割形成的生产波动、时间延续、资源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总体而言,服务型制造中的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实现在整个产业层面的供应链优化与协同,从而将孤立的上下游企业整合形成完整的制造-服务综合体。
供应链内上下游企业结构的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合作或协调方式。对于由产业内的核心企业构建的供应链体系,通常由强有力的核心大企业来构建信息平台,并主导投资,通过最后的效率提升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对于由产业内的若干企业形成产业联盟的供应链,通常由企业之间全力合作,构建通用的信息平台,整个网络更为动态。对于由第三方企业来整合的供应链,通常由专业的供应链协调服务企业出面来实现制造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整合。
一是供应链管理能够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下,企业为应对供应链上的库存波动,不得不大量储备生产材料,从而导致了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生产资料浪费,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有必要通过适当方式形成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平衡与协调。
二是通过信息与制造技术结合能够消除库存不平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协调提供了技术手段,通过构建跨越企业边界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有效消除由于上下游缺乏沟通形成的生产波动和供需不平衡。
三是生产需要适应消费需求的改变。从上世纪70年代起,工业界预见到两个核心变化:一是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二是客户对服务更加关注。生产者必须延伸产业链的范围,将从原材料到消费者都纳入到统一的生产—服务体系中,为不同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内不同的“产品 服务”。
20世纪70年代,丰田在生产领域开始推行准时生产,实现零库存管理。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零库存模式与信息化下新型商业模式相结合,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新飞跃。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制造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改造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并逐步探索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高效的物料配送,最终实现极低成本的高效率物料配置。
当前,世界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主要有:进一步追求零库存;进一步追求大规模定制;结合互联网技术,扩展产业链信息沟通甚至到设备层,形成产业互联网;与新的商业模式的结合,如与预定、众筹等结合;新的交付运输技术,如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
由于供应链是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必需的,因此供应链管理适用于任何行业。由于产业特征的差异和企业所处价值链环节的不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对不同企业而言存在差异。对于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尤其重要。当前,许多行业实施产融结合的供应链模式,供应链不再只是实物流动,还包括资金链要素,形成“产业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模式,成为一种新趋势。
一是技术基础和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整个社会环境要能够为所需要的供应链协调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包括全社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整个社会的信息技术开发能力和工具集合,以及面向产业链的信息管理平台开发。技术平台的开发既可以由核心企业构建,其他企业参与,也可以由第三方企业开发软件,制造企业使用。
二是企业协同合作。企业间应形成有效的协同,这种协同由三种渠道形成:由产业内的核心企业出面组织,形成围绕核心企业的中心型网状结构;由产业链中的若干企业合作形成的联盟来实现产业链的协调;由委托的第三方企业来实现对产业链运营协调的第三方服务。
三是产品高度个性化与精细化。在消费品领域,供应链的协调对所有的企业都非常重要。对于需求量变动较大、个性化要求更高、产品更新更快的行业而言,更需要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升级与协调。
一是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信息平台。对于核心大企业,关键是构建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嵌入,这就要求制定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制度和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大企业应承担起引导和规范整个供应链有效运行的责任。同时要鼓励内部创新,避免因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地位抑制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动机和能力。
二是打造产业联盟。对于缺乏大企业的产业,应由若干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并制定相应的供应链技术标准,打造共同的信息平台。将产品的主要竞争环节转移到消费端,以品牌、质量和服务为主要手段,而不是以争夺产业链内的资源为主。
三是第三方积极参与运营。对于非常分散化的产业,要以第三方为主进行运营。第三方可以是行业协会、商会,也可以是企业。一般而言,涉及到信息平台的维护和产业链内资金流的运营,协会商会较难实现,第三方企业运营较为可靠,所以第三方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平台较为多见。产业链内的企业,可自由选择加入或者不加入。第三方运营的供应链体系,产业链内企业也应该形成联盟,参与整个产业链管理的规则制定,同时提高与第三方供应链运营企业的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