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 政策法规

    关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日期: 2017-12-13 14:12:25 点击数:  

    为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循绿色发展方式,深入落实《吉林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吉发〔2017〕18号),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水平,推动全省制造业绿色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转型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发展理论的深化和丰富。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吉林省正在深入实施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三大板块”绿色协同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绿色转型已经成为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吉林底色”。

    近年来,我省以攻坚态势推动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汽车产业实现轻量化、电动化、清洁化转型发展,一汽集团2016年乘用车平均油耗比2014年下降16.3%。石化产业清洁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实现了从煤化工到以石油化工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变,吉化公司“十二五”期间装置综合能耗下降6.6%。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一二三产业绿色融合发展。全省通过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全力改善产业绿色因子,“绿色实力”得到稳步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强绿色产业体系基础能力建设,构建绿色制造管理体系,创新振兴发展绿色服务,打造良好绿色经济生态。推动了麦达斯专用铝合金型材轻量化技术、玄武岩纤维制备技术、科学级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生物基可降解合成技术、高端LED大屏幕显示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吉林绿色工业体系发展的新优势。

    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吉林老工业基地是“一五”时期建立的传统工业体系,目前传统和高耗能产业比重依然较大,重点培育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绿色新动能领域仍处于培育初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绿色创新能力不强,在科研投入、成果转化上与科教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同时,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虽然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淘汰任务,但淘汰低端产能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还需要加快,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此,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抓住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发展机遇,坚持绿色转型主攻方向,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坚持构建融合平台,培育转型升级绿色引擎;坚持加快技术创新,支撑产业体系绿色强基;坚持精准政策措施,强化经济运行绿色管理;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绿色服务,加快推进全省制造业产业体系向现代化新型绿色工业体系转换。

    二、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绿色制造产业

    依托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全力推进产业绿色创新,努力构建新型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动能产业的“北斗七星”,引领培育“绿色引擎”,持续壮大“绿色实力”,努力实现“绿色振兴”。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传统汽车产业绿色转型进程,提升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新能源汽车整车正向开发平台及“三电”等关键系统技术攻关,探索构建汽车产业绿色制造新体系,适应2020年百公里综合油耗进入“5时代”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综合示范区建设,依托宁德时代(CATL)、青岛特锐德等企业,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和服务型制造提供“吉林方案”,构建多元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双轮驱动”生产模式,提升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

    2.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围绕绿色设计平台、绿色关键工艺、绿色供应链系统,加快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完整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绿色制造体系。围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再制造、微制造能力,打造绿色装备竞争新优势。支持合心机械利用德国GRG再制造绿色技术为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提供在役再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推动金属3D打印技术在轮对修复、快速成型等领域加快应用。创新推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轻量化配套能力建设,加快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复合材料制备工艺集成创新。

    3.生物医药及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增强生物制药产业领先优势,加大疫苗类、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类等品种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大。支持抗体药物、重组药物研发,加快推进单克隆抗体、重组人血白蛋白等重磅大药的产业化进程。依托长白山药用动植物资源,以建设吉林(澳门)中医药合作区为契机,保持中药产业的领先优势。发挥我省在光学、应用化学、精密仪器等领域的研发优势,加快推动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以光学技术为核心的三维皮肤CT、酶联斑点免疫分析仪、眼底相机等高性能诊疗仪器产业化。

    4.卫星及通用航空产业。加快推进“吉林一号”卫星组网建设,打造以“吉林一号”卫星星座为核心,支持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遥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遥感信息数据在精准农业、地理国情监测、智慧城市、森林资源调查等领域应用,构建“空天地海”大数据产业链。推进航天信息产业园建设,推动图像传感器、光学相机等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构建卫星制造产业链。推进吉林市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及维修服务、飞机关键部附件制造、通航运营、飞行员培训等产业,构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养护、运营服务和教育培训“五位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

    5.精密仪器与装备产业。加强精密仪器与装备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和产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构建装备产业核心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装备、高端传感器、精密加工装备、仿生3D打印等高端装备。推广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进一步加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技术优势。推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支持装备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实现低成本、低能耗的绿色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整合CMOS图像传感器、GPU算法处理技术和OLED新型显示材料等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光电传感器产业,推动智能全景视觉感知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应用。依托中科院“璀璨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高功率密度LED照明和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技术产业化,打造绿色照明显示产业基地。积极构建物联网应用体系,推进RFID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推进重点产业追溯体系建设与二维码注册认证先行试点,加快建设物联网产业园。

    7.新材料产业。夯实先进基础材料领先优势,推动传统材料产业升级。组建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进程,推进新材料制备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关键战略材料规模化、产业化。推动聚酰亚胺纤维、聚醚醚酮材料和碳化硅超细粉体规模化生产,加快建设碳纤维生产基地。推动稀土镁合金核心制备技术在高强轻质合金部件领域的应用。加强前沿新材料核心技术突破。推进生物基材料、石墨烯制备技术深度开发。加快实现生物基尼龙56技术产业化,推进石墨烯寡层超大片料试生产。

    三、精准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以食品、石化、冶金、建材、能源、煤炭清洁利用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行绿色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实施绿色标准,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工艺,推进传统工业体系向新型绿色工业体系转换。

        1.食品产业。坚持绿色食品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推动一二三产业绿色融合发展。适应国家玉米收储政策改革“窗口期”,引领玉米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融合和绿色转型。积极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现代食品产业供应链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广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和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助推西部盐碱地改良,利用农作物富含碱性元素优势,推广水稻、藜麦种植,支持发展高端弱碱食品精深加工。

    2.石化产业。突出资源循环、链式控制,改造提升石化产业清洁生产水平。推广吉化公司利用DCS系统提升生产过程对物耗和能耗的数字化控制水平经验,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深度布局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园区,推动危化品装置搬迁改造和退城入园。推动废弃化工资源循环再利用,打造硫、磷、钛绿色化工循环产业。推动淘汰落后装置,调整产品结构,促进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升级。

    3.冶金产业。重点研制汽车用高强钢、高端装备制造用模具钢、高铁用高速齿轮钢。加快装配式钢结构、钢制管廊等绿色产品推广应用。积极发展高性能铝镁合金、7000系大断面铝材,全力推进镍、镁、钼、黄金等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加快突破高强钢温、热成型、稀土镁合金、镍基复合材料等技术。加快推进冶金工业绿色改造进程,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冶金产业绿色实力。

    4.建材产业。发展壮大新兴绿色建材产业,加快推动硅藻土及玄武岩纤维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生物质建材、木结构建筑构件等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支持城市建筑废弃物、工业废料等资源回收再利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积极发展化学建材,支持水泥企业重组减量,推动玻璃、墙体材料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建材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5.能源产业。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清洁低碳新体系。全面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推进电站锅炉除尘脱硫脱硝绿色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清洁高效煤电技术。积极推进背压机组建设,缓解冬季电网调峰压力。加快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

    6.煤炭清洁利用。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原则,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构建洁净煤绿色供应链系统。积极引进域外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炭服务型制造园区,实现煤炭精细化加工配送,推动由煤炭生产小省向煤炭清洁利用大省转变。有序发展煤炭精深加工,稳妥推进煤制烯烃等重大转型升级“补短板”项目的试点示范。

    四、协同建立绿色发展保障体系

    协同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贯彻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加强绿色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绿色制造评价体系,形成制造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1.强化经济运行绿色管理。推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价值链精益化管理,提升行业能源、资金、材料、人力等资源的运行效率,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益改善。推广东北工业集团精益管理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精益管理培训。推动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和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重点在汽车、石化、装备、食品等行业,选择领军型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绿色制造第三方服务公司以及科研院所等组成联合体,协同推进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同时,全面依法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绿色制造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行业绿色竞争力。

        2. 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废弃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工作,强化工业企业节水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在钢铁、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实施清洁化改造,减少工业企业对河流污染,提高水体质量。科学系统规划江河流域工业布局,严禁高污染企业(项目)建设,对流域已存在的危化生产企业进行搬迁改造,制定搬迁方案,限定时间完成搬迁计划。

        3.提升绿色产业基础能力。发展绿色核心基础零部件,引导企业和研发机构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以及智能制造高端基础器件。发展绿色关键基础材料,推动生物基聚乳酸、生物法乙二醇技术等加快产业化进程,提升工业产品绿色性能。推广先进基础工艺,加大无缝钢管激光熔覆耐磨防腐工艺、可溶铝合金材料合成工艺、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夯实绿色产业技术基础,推动连续法反应和生物酶技术等绿色制药的行业基础和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推动异构并行计算技术等实现跨界创新。

        4.深化绿色产业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合作潜力,以开放合作促进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绿色优势产业开放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不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方面交流与合作,提升优势绿色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继续深化完善对口合作长效机制。抓住我省与浙江省、长春市与天津市对口合作机遇,开展绿色产业全方位对接合作。深入推进落实与世界生物质能理事会(WBA)合作备忘录,加强生物质综合利用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智能装备、特色小镇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5.加强绿色产业政策扶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依据综合标准采取资金扶持、技术支持、执行差别化政策等措施,推动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及环保(专用)装备等领域财税支持政策,将绿色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开展绿色制造诊断服务,加快培育“绿色工匠”,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产教融合试点示范,培育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同时,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水平。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

    20171025日印发


运营单位: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吉林省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0431-81960520/81960527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光谷大街2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