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日期: 2017-05-15 16:54:38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5-05-19  来源:规划司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二、主要规划目标

       (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 

       一是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与国际具有可比性,该指标的预测,使用OECD的统计数据。未来十年,以OECD统计的1999-2012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5.9%进行测算,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1.26%1.68%。                

                                                                                                                            

    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趋势图

      二是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据统计,2006-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0.16件增加到0.36件,年均增长12.4%,平均每年增加约0.029件。未来十年,按照12.4%的年均增速测算,2020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83件和1.48件;按照年均增加0.029(件)测算,20202025年分别达到0.57件和0.71件。为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性,取两者均值,2020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70件和1.10件。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

      (二)体现质量效益的指标

      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三个指标。

      一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该指标为国内独创,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6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未来10年,预计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难有根本改观,传统低端产业竞争优势走弱不可避免,质量竞争力将继续保持中低增长速度,为此以年均增长0.19分(2010-2013年平均增长0.19分)计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84.5分和85.5分。


    3 1999~2013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二是制造业增加值率。受世界金融及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2008-2011年下降速度较快,近两年来开始止跌回稳。从2012年情况看,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甚至超过45%,我国仅为其一半左右。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和加工贸易比重降低,制造业将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预计“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率将走出低谷期,2020年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5年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各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变化趋势(2000-2012

      三是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远远高于仅为0.5%-2%的美、日、德等发达经济体。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制造业就业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并突出结构优化,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正相关并略高于后者增长速度。预计“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分别为7.5%6.5%左右。


    各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1998-2012)(单位:万元/人,人民币)

      (三)体现两化融合的指标

      未来十年,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宽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在规上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宽带用户数。“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约3.3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将超过70%。“十四五”期间,我国固定宽带发展进入缓慢增长的饱和阶段,预计宽带用户年均净增规模在1100万,据此估算2025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8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将达到3.9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2%,达到发达国家当前的平均发展水平。

    相关国家宽带人口普及率水平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美国

    26.50%

    27.45%

    28.44%

    29.25%

    英国

    30.83%

    32.95%

    34.51%

    35.76%

    法国

    33.74%

    35.78%

    37.51%

    38.79%

    德国

    31.43%

    32.80%

    33.70%

    34.56%

    日本

    26.77%

    28.03%

    28.39%

    28.90%

    韩国

    35.48%

    36.65%

    37.25%

    38.04%

    印度

    0.91%

    1.06%

    1.17%

    1.16%

    巴西

    6.80%

    8.56%

    9.15%

    10.08%

    OECD

    23.5%

    24.6%

    25.7%

    26.6%

    27.5%

    发展中国家

    4.2%

    4.9%

    5.4%

    5.8%

    6.1%

    全球

    7.6%

    8.4%

    9.0%

    9.4%

    9.8%

    中国

    9.4%

    11.6%

    12.9%

    13.9%

    14.7%

    数据来源:根据ITU公布的统计数据整理,其中2014年数据为ITU公布的预测数。

      其次,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参照2011-2014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3.1个百分点,并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律,预计“十三五”期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2.7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2.4个百分点,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72%84%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及其增长情况

    指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预计 

    2020预计

    2025预计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45.9%

    48.8%

    51.9%

    55.1%

    58.2%

    72%

    84%

    同比增加(百分点)

     

    2.9

    3.1

    3.2

    3.1

    2.7

    五年年均

    2.4

    五年年均

      
         再次,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参考2011-2014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增长趋势,预计“十三五”期间指标年均增加3.3个百分点,2020年指标达到50%。“十四五”期间,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模,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年均增加2.8个百分点,到2025年指标达到6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及其增长情况

    指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预计 

    2020

    预计

    2025

    预计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22.3%

    24.6%

    27.0%

    30.1%

    33.3%

    50%

    64%

    同比增加

    (百分点)

     

    2.3

    2.4

    3.1

    3.2

    3.3

    五年年均

    2.8

    五年年均

       
       (四)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由于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以上,工业排放污染是我国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制造2025》还确定了4个定量指标,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较“十二五”末降低18%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2%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23%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65%分别提高到73%79%。 

       三、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中国制造2025》规划期限长,且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之后的转型期,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为促进《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与调整。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保障。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国制造2025》各项战略任务实施。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为规划实施提供持续的、高水平的决策咨询。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规划提出了深化体质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等保障措施,通过制定部门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规划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监测评估。建立《中国制造2025》第三方评价机制,利用社会智库、企业智库等第三方机构,定期发布《中国制造2025》实施进展,推动公民广泛参与实施和监督,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注1:数据来源:国际宽带人口普及率为ITU公布的统计数据,其中2014年数据为ITU公布的预测数 



运营单位: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吉林省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0431-81960520/81960527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光谷大街2388号